關于印發《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新增長點行動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黑商發〔2017〕276號
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綏芬河市、撫遠市人民政府,中省直有關部門:
經省政府領導同意,現將《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新增長點行動方案(2017-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黑龍江省商務廳
2017年7月28日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常務會議確定的中觀層面新增長領域挖掘與培育工作要求,發揮黑龍江綠色農業產業優勢,深入挖掘農村電子商務新增長領域,激發農業和農村經濟內生動力,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發展現狀
(一)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取得較快進展。截至2016年末,全省自建了146個電商平臺,其中農產品電商平臺93個,占平臺總數的63.7%,在統計的5大類交易平臺中位列第一。2016年93個農產品電商平臺實現網絡交易額111.7億元,網絡零售額40.5億元。年度交易額超億元的農產品電商平臺8個,其中超10億元平臺4個。黑龍江大米網累計實現交易量3.4萬噸,交易額突破2.1億元。北大荒購物網、北大荒糧油拍賣網、大農網等墾區電商平臺開展水稻、玉米、大豆等大宗原糧交易和農副產品、農資等網上交易,上述3個平臺今年一季度共計實現大宗交易額2.29億元、網絡零售額49.5萬元。省供銷社下屬企業建設的惠豐通村網開通農資供應、農品購銷、農村金融等8個專業服務平臺,累計實現交易額170.23億元。省郵政公司組建的易利通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龍郵農品網上線農產品2000多種,建設地方特色館29個,實現網絡零售額300萬元。
(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全省已有26個縣(市)被國家確定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共獲得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財政專項扶持資金4.65億元??h級財政提供配套資金5157.13萬元,帶動企業投資3.73億元。建設縣級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19個、縣級倉儲物流中心22個、鎮級服務站160個、村級服務點1485個。2016年前3批21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共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額16.4億元、農村旅游服務網絡銷售額2622萬元。
(三)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絡初步形成。省供銷社在雙城、五常等67個市縣建設村級電商服務社4173個。省郵政公司建設“郵掌柜”站點,與省交通運輸廳合作建設“交郵”站點,截至今年5月末,在全省范圍內改造自有網點44個,建成郵掌柜站點10266個、交郵合作站點212個。哈爾濱易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縣域服務網絡,建立32個縣級運營中心和5009個村級服務站,將物流等服務從縣城拓展到村級服務站。阿里村淘在全省設立服務站點213個,京東、蘇寧也紛紛在我省農村設立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四)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步伐不斷加快。我省在第三方平臺開設各類網絡零售店鋪近4萬家,其中農產品網店數量占全省網店總數的30%以上。我省在淘寶、京東、1號店、蘇寧等國內主要電商平臺開設各類農產品地方特色館33個。各類農民合作社開始應用電子商務拓展農產品營銷渠道,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紛紛觸網上線轉型。黑龍江大米網將在年底完成15個市(地、局)地方館、65個縣(市)在線商城進入工作,已有4個市(地)、20個縣(市)的電商分平臺進入黑龍江大米網地方館和在線商城。
(五)培育了一批優秀農產品電商品牌。通過發展電子商務,一大批“養在深閨人不識”的農產品,借助網絡快速樹立了品牌形象,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黑龍江省龍蛙糧油進出口有限公司與中國大米網等電商合作,將“龍蛙”牌大米打造成為中國馳名商標,遠銷全國20多個?。ㄊ?、區)。勃利縣將特色產品整合包裝為“東北老勃”和“勃物館”兩大品牌,推向線上市場。龍江鑫潤糧食有限公司通過微店等方式,整合龍江縣小米、雜糧品牌,推出“夢在龍江”綠色食品電商品牌。明水縣申請了“明水小米”“明水黑豆”兩個地標產品,注冊了“明綠康源”“淘緣明”“小明哥”等縣域公共品牌。省郵政公司注冊“郵選”郵政助農產品統一品牌。
(六)全渠道營銷成為農村電商發展主流。省農委推動“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探索眾籌等新型營銷模式,實現眾籌收入30多億元。微店、微商城成為農村電商新的銷售渠道,寧安市石板水稻專業合作社利用微信平臺銷售“石板源”石板大米,集賢臻美農公司建設移動端分銷微商城“集賢龍品匯”銷售農特產品和俄羅斯進口食品,取得較好效果
(七)電商精準扶貧取得積極進展。20個國貧縣、8個省貧縣建設電子商務平臺8個。在15個國貧縣、1個省貧縣開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爭取中央財政扶持資金2.8億元。在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帶動就業19862人,其中農村青年8211人、大學生和返鄉農民工5812人、留守婦女2561人、殘疾人221人、貧困人口(含建檔立卡貧困戶)3067人,幫助近11000多名貧困群眾開辦網店創業。省郵政公司與省扶貧辦合作建設郵樂購精準扶貧站,截止今年5月末建成精準扶貧站點42處,覆蓋全省28個貧困縣。
二、預期目標
力爭到2017年末,全省農產品網絡交易額達到150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50億元;自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超過100個,每個市地成功打造一個區域性優勢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在淘寶、京東、1號店、蘇寧等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和黑龍江大米網設立的地方特色館數量超過50個。
力爭到2020年末,全省農產品網絡交易額達到500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150億元;各市地建設的區域性優勢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得到廣泛應用,黑龍江大米網、北大荒購物網、銷售寶、龍郵農品網等電子商務平臺成為國內知名平臺;在淘寶、京東、1號店、蘇寧等知名電子商務平臺開設地方館超過100家,黑龍江大米網實現市縣地方特色館全覆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實現貧困縣全覆蓋,省級電子商務應用示范縣(市、區、局)達到30個。
三、重點任務
(一)培育壯大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重點打造一批本省的區域性優勢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支持黑龍江大米網、北大荒購物網、惠豐通村網、37秒易淘網、龍郵農品網等本省電子商務平臺做大做強,培育一批扎根農村的本省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引導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參與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絡建設,提供網店開設、市場推廣、代理運營、倉儲物流、品牌培育、品質控制、人員培訓、技術支持等專業化服務。引進一批國內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和服務企業在我省注冊,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業務。(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農墾總局、省森工總局、省交通運輸廳、省供銷社、省郵政管理局、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
(二)不斷深化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支持大宗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應用,重點培育一批農產品電商應用龍頭企業。引導農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運用微營銷、移動電子商務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利用知名涉農商品信息平臺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鼓勵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化電子商務應用,支持農業經紀人、返鄉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個體經營戶等運用電子商務創業。推動各市縣在淘寶、京東、1號店、蘇寧等國內知名電商平臺開設農產品地方特色館,開展全渠道營銷。(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農墾總局、省森工總局、省交通運輸廳、省供銷社、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
(三)持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指導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用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財政專項扶持資金,并引導各縣(市)制定配套政策,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企業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現有的交通、郵政等物流配送資源,提高農村電商物流配送能力,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打通龍江電商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省交通運輸廳、省供銷社、省郵政管理局、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
(四)培育本省優勢農產品電商平臺品牌。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打造一批優勢農產品電商平臺品牌。把黑龍江地域公共品牌建設與企業市場品牌打造相結合,從產品標準化建設、安全體系建設、質量體系建設和追溯體系建設入手,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發揮我省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林下產品在全國的影響力,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和龍江特色的農林產品電商品牌,提高龍江農產品電商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財政廳、省農墾總局、省森工總局、省交通運輸廳、省供銷社、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
(五)健全完善農村電商服務網絡。指導各地健全完善縣級運營服務中心、縣級倉儲物流中心、鎮級服務站、村級服務點網絡,建立農村產品供應鏈體系,帶動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支持“郵掌柜”站點、交郵合作站點建設。支持哈爾濱易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農村電商企業加快拓展縣域服務網絡,設立縣級運營中心和村級服務站。加強與京東、阿里巴巴、網易、蘇寧等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參與我省農村電商服務網絡建設。(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交通運輸廳、省供銷社、省郵政管理局、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
(六)創新農村電商物流配送模式。推動各縣市以市場化運作方式整合區域內的郵政、物流、電商、傳統商貿企業的物流配送資源,實現網絡、設施和信息的共享銜接。支持物流快遞公司合作組建物流配送中心,通過集中統一分發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推廣客運帶件到村等物流方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引導農村電商企業、農民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等創新思路,采用競爭性競價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各地利用村郵站、交郵合作站點等郵政、交通資源,開展農村電商物流配送。推動農產品企業在運用大數據分析國內主銷區基礎上,在主銷區設立倉儲中心降低物流成本。(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農委、省供銷社、省郵政管理局、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
(七)發展壯大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推動各市(地)政府將閑置類非辦公資產優先無償用于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為農村電商企業創造有利發展條件。推動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完善軟硬件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和孵化能力,加大招商力度,吸引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和應用企業入駐,拓展電商產業鏈條,形成集聚效應,帶動周邊區域農村電商發展。(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各市(地)政府(行署))
(八)創新農村電子商務金融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市(地)拓寬社會融資渠道,設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基金。引導商業銀行通過金融工具創新解決初創型農產品電商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支持商業銀行、具有物流質押監管能力的融資擔保機構為電子商務企業開展無形資產、動產質押等多種形式的融資服務。加大對電子商務創業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的授信和貸款支持力度,簡化農村網商小額短期貸款手續。(責任單位:省金融辦、省發改委、省農委、省郵政管理局、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各市(地)政府(行署))
(九)提高電商精準扶貧水平。加快推進貧困地區道路、互聯網、電力、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電商發展基本條件。結合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建設,加快推進貧困村電商扶貧村級站點建設,重點打造電商扶貧示范網店,形成“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的網店帶貧模式。鼓勵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面向貧困地區開展電子商務服務,引導省內電子商務平臺開辟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版塊,建立與貧困地區合作社、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采直供關系,帶動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旅游產品銷售。在有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電子商務扶貧全覆蓋,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運用電商創業就業。(責任單位:省扶貧辦、省發改委、省農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供銷社、省通信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省郵政公司和各市(地)政府(行署))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工作指導。制定下發《黑龍江省農村電子商務服務規范(試行)》和《黑龍江省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指引(試行)》,推動各縣(市)建設并完善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體系、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體系、農村電子商務營銷體系、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體系,提高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
(二)加強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對我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支持。加大對現有專項資金統籌、整合力度,支持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鼓勵各級政府出臺政策,在行政審批用地、園區建設、金融服務、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企業的支持力度。
(三)注重人才培訓。加大電子商務專項培訓工作力度,充分發揮電商產業園區、電商孵化器作用,推動建立電商人才實訓基地,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依托電子商務專業培訓機構、本省電子商務平臺企業、電子商務專家,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分層次的電子商務政策、理論、運營、操作等方面的培訓。面向市(縣、區)主管領導和商務部門、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負責人開展集中培訓,面向電商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村電商創業者開展巡回培訓。注重吸引外來人才,支持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商從業者返鄉創業,降低農村電商人才就業門檻。
(四)開展示范引領。加大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示范企業申創力度,繼續深入開展省級電子應用示范縣(市、區、局)和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創建,培育一批農村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應用示范縣(市、區、局)和示范企業,形成以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為支撐,以綜合實力較強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為龍頭,以縣域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為基礎的龍江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加快技術、人才、資金、物流等要素匯聚,形成配套齊備、鏈條完整的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示范引領農村電商發展。
(五)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梳理我省優勢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和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利用電商拓展銷售渠道、農村創業者利用電子商務創業等方面典型案例,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予以大力宣傳。利用各種電商展會宣傳推廣我省優勢農產品電商平臺和農業電商企業,提升農產品電商品牌的知名度,讓“誠信龍江、綠色電商”叫響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