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通知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黑龍江省“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11月13日
黑龍江省“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商務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通知》(商辦電函〔2015〕179號)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動互聯網與流通產業深度融合,帶動流通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流通效率,釋放消費潛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推進流通業普及應用電子商務為目標,以培育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提升電子商務物流倉儲配送能力、打造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建設省級電子商務示范體系為抓手,突出對俄跨境貿易、農村和農業、商貿流通、社會生活四大重點領域,充分發揮互聯網在促進商品流通、激發行業活力和釋放消費潛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力爭通過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實現以下目標:
(一)創建6個國家級和15個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培育15個國家級和30個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打造10個傳統流通及服務企業轉型典型企業,培育10個網絡服務品牌。
(二)創建20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和10個省級電子商務應用示范縣(市、區、局)。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和省級電子商務應用示范縣(市、區、局)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30%以上。
(三)運用市場化機制,打造5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對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5個區域性知名電子商務平臺,推動建設5個以上俄羅斯海外倉。
(四)建設15個電子商務培訓基地,完成5萬人次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培訓。
(五)力爭到2020年底,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000億元,網絡零售額達到450億元。
二、重點任務
(一)大力發展對俄跨境電子商務,促進對俄貿易轉型升級。
1.培育和引進對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服務企業。重點培育COME365、中機網、綏芬河購物網、綏易通、達俄通、俄貿通、商祺中國伙伴貿易網等本省對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品牌做大做強,形成核心競爭力。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在我省注冊落戶,促進對俄跨境貿易開展。不斷提升對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能力,培育和引進提供交易服務、物流倉儲、報關、檢驗檢疫、退稅、支付等專項服務或綜合服務的對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提供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服務,帶動傳統對俄貿易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支持敦煌網“哈爾濱對俄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和哈爾濱銀行“中俄跨境電子商務在線支付平臺”建設。鼓勵本省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建立俄羅斯營銷渠道,創立自有品牌,提升經營能力。(省商務廳牽頭,省發改委、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2.建設對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體系。推進黑龍江省地方電子口岸建設,在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加快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和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各口岸城市開展對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建設,逐步構建覆蓋口岸城市的全省對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體系,實現與“海關總署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和“檢驗檢疫數據平臺”數據互通,與對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和物流快遞等企業操作系統對接,通過三單(訂單、運單、清單)申報、檢驗檢疫申報、清單核放、檢驗檢疫監管放行、散單集報、海關納統等方式,實現對俄跨境電子商務商品便捷通關和海關、檢驗檢疫監管,便利對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將對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納入外貿統計。(省商務廳牽頭,省發改委、哈爾濱海關、黑龍江檢驗檢疫局、省郵政管理局、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3.推動口岸城市建設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推動各口岸城市加快發展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集中打造一批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引導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入駐,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監管服務體系,形成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檢驗檢疫、結匯、退稅等環節“單一窗口”綜合服務能力,實現對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便利化,促進對俄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開展。結合“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打造若干對俄跨境電子商務關鍵節點,將哈爾濱市打造成對俄跨境貿易的電子商務交易中心、金融結算中心和物流發寄中心,將牡丹江市打造成對俄跨境貿易的電子商務前沿,將綏芬河市打造成對俄跨境電子商務陸路貨運大通道關鍵節點,將黑河市打造成對俄跨境電子商務新興樞紐。(省商務廳牽頭,省發改委、哈爾濱海關、省金融辦、省國稅局、省外匯管理局、黑龍江檢驗檢疫局、省郵政管理局、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4.提升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倉儲服務能力。全力推動口岸城市建設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基地和陸空貨運大通道,實現對俄跨境電子商務貨物陸空規?;\輸,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送時效。鼓勵省內企業與國內外知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合作開展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倉儲業務,打造輻射俄羅斯全境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樞紐。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在俄羅斯主要城市建設運營海外倉、體驗店、境外服務網點,提供物流倉儲和售后服務,拓展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營銷渠道,提高俄羅斯網購消費者黏性,實現跨境電子商務商貿易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重點推進哈爾濱機場周邊臨空經濟區內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基地建設,拓展哈爾濱對俄跨境電子商務航空貨運大通道輻射范圍,開通哈爾濱至舊金山貨運航線,開拓北美航空貨運市場。支持以黑龍江俄速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黑龍江達俄通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綏芬河俄通收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有限責任公司等為代表的物流快遞企業拓展對俄跨境物流快遞業務,支撐我省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省商務廳牽頭,省發改委、哈爾濱海關、黑龍江檢驗檢疫局、省郵政管理局、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二)積極推進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電子商務應用,提高農業電子商務服務能力。
1.打造我省農業電子商務平臺。針對農畜產品銷售和農村生產生活資料采購需求,建設B2B、B2C型農業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農畜產品、綠色食品、農機農資、生活用品批發零售和交易撮合服務,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將其打造成省內龍頭、國內外知名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品牌。支持以龍江第一商城、糧身定制、倉買網、北大荒購物網、好特網、生態龍江等為代表的本省農畜產品、綠色食品電子商務平臺加快發展,提高平臺知名度和經營水平,加大與農畜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對接力度,帶動我省農畜產品和綠色食品網上銷售。(省商務廳牽頭,省農委、省畜牧獸醫局、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供銷社、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2.提升農業電子商務服務能力。全面推廣農村商務信息服務,推進農業信息服務進村入戶,構建查詢便捷、網點齊備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絡。實施“百城千鄉萬村百萬農戶”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村村通工程。充分利用商務部“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和農民購銷網、天惠農、中國農貿交易網、中國土特產網、惠豐通村網等本省農業電子商務平臺,開展供求信息發布服務,推進農畜產品網上購銷常態化對接,暢通產品銷售渠道,解決賣難問題。推動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開展農業電子商務服務,重點培育一批面向農村地區提供農畜產品交易、生產生活資料采購、物流服務、金融服務、撮合服務等農業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結合黑龍江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化、標識統一化、銷售便捷化需求,建設綠色食品溯源服務系統、綠色食品企業信用查詢系統并嵌入本省電子商務平臺,運用二維碼、短信查詢等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綠色食品溯源服務和綠色食品生產企業信用信息查詢服務。充分發揮郵政業的網絡、信息和服務優勢,深入推動郵政業與電子商務企業在農村的戰略合作,發展電子商務小包等新型業務。進一步完善農村郵政基礎設施網絡,加強農村郵政物流建設,鼓勵郵政企業開放普遍服務網絡資源,支持郵政業更好地服務農業電子商務。(省商務廳牽頭,省農委、省畜牧獸醫局、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供銷社、省通信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3.推動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鼓勵各市(地)建設一批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完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促進農業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支持以哈爾濱華南城中國綠色食品國際博覽城、哈爾濱綠色食品電子商務產業園、阿里巴巴哈爾濱產業帶、淘寶特色中國·哈爾濱館、郵樂網黑龍江省地方特產專區等為代表的電子商務項目建設。培育互聯網應用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省內主要電子商務平臺設立市、縣專區和品種專區,與天貓、淘寶網、京東商城、1號店等國內知名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建立地方館、特色館,帶動農畜產品批發市場、農牧業企業、綠色食品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開辟網上銷售渠道,推廣以銷定產模式,實現由“種得好”“養得好”向“賣得好”轉變。(省商務廳牽頭,省農委、省畜牧獸醫局、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供銷社、省通信管理局、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4.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深入開展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建設工作,重點抓好尚志市、慶安縣、明水縣、富??h、肇源縣、拜泉縣、集賢縣等7個第一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建設,推動泰來縣、勃利縣、延壽縣、嫩江縣、樺南縣、海林市、方正縣、克東縣等8個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加快發展??偨Y“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建設經驗,推動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開展。支持商務、農業、供銷、郵政以及大型流通龍頭企業建設改造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及配送網絡,提供線下代購、網上繳費、網絡購票、普惠金融等附加服務,推動電子商務在工業消費品、生產生活資料下鄉和農畜產品、特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網絡中的應用。加強農村物流配送網絡平臺建設力度,逐步構建全省高效物流服務平臺,支持快遞企業為特色農畜產品提供包裝、倉儲、運輸標準化和定制化服務,發展農畜產品冷鏈物流,提供適應農業生產季節性特點的快遞服務。(省商務廳牽頭,省農委、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畜牧獸醫局、省供銷社、省通信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省郵政公司、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三)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業,促進商貿流通業電子商務應用。
1.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業。培育壯大本省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積極吸引國內知名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入駐,構建“大有規模、小有特色”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群體。全面提升電子商務服務能力,推動電子商務服務企業與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密切合作、協同發展。支持以大慶市卓創多媒體制作有限公司、哈爾濱軒宏圖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雞西市北琴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本省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省商務廳牽頭,省發改委、省工商局、省財政廳、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2.促進商貿流通業電子商務應用。推動商貿流通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應用,支持百貨商場、連鎖超市、便利店等傳統零售企業依托原有實體網點、貨源、配送等商業資源,發展全渠道、O2O、定制化營銷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商貿流通企業建設網上商城,利用移動互聯網、地理位置服務、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務質量。支持大型實體零售、餐飲、家政、洗衣、家電維修、票務企業和具有生鮮產品配送業務的快遞企業開展網訂店取、網絡訂票、預約上門、社區配送等業務。支持中小零售企業應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銷售。支持以哈爾濱中央紅沃沃購電子商務、哈爾濱聯強億購電子商務、哈爾濱秋林食品、伊春光明家具、綏芬河市迎澤電子商貿等為代表的本省企業深化電子商務應用。(省商務廳牽頭,省發改委、省工商局、省財政廳、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四)推動社會生活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提高網絡消費便利性。
推動電子商務進中小城市和社區。鼓勵電子商務企業整合中小城市、社區便民服務設施和線下銷售渠道,建設、運用區域性電子商務平臺和微商城等載體,推動生活服務業與電子商務相融合,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打造便利快捷的中小城市、社區網絡消費“微環境”。支持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延伸服務網絡到中小城市和社區,支持城市社區開設網絡購物快遞投送場所,解決網絡購物末端配送等問題。鼓勵物流服務企業面向中小城市和社區居民開展電子商務相關增值服務。鼓勵中小城市和社區設立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開展物流分撥、快件自取、電子繳費等便民服務。支持以黑龍江金翔電子科技、黑龍江互眾廣告、雞西市餐飲行業協會等為代表的本省企業和協會開展社會生活領域電子商務服務。(省商務廳牽頭,省發改委、省工商局、省財政廳、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市(地)政府(行署)要將“互聯網+流通”作為當前以至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全省流通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明確責任分工,加強組織領導,統籌現有專項資金,營造發展環境,推動流通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各市(地)政府(行署)要加強對“互聯網+流通”推進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部門間的協同配合,確?!盎ヂ摼W+流通”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省直有關部門、各市(地)、縣(市、區)政府(行署)負責)
(二)打造支撐載體。積極開展對俄跨境電子商務和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推動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載體規?;?、標準化和集聚化,奠定“互聯網+流通”良好發展基礎。鼓勵各類電子商務產業園區降低入駐門檻,出臺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省內外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和物流快遞等相關企業入駐,帶動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促進“互聯網+流通”應用,形成一批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開展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寬帶網絡和移動互聯網覆蓋范圍,為“互聯網+流通”提供網絡通信服務支撐。開展物流配送設施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構建覆蓋全省城鄉范圍的物流倉儲配送網絡,提升物流配送服務能力,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務支撐。(省商務廳牽頭,省發改委、省通信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三)開展示范創建。發揮哈爾濱市、牡丹江市、綏芬河市等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和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大慶電子商務產業園、牡丹江經濟開發區電子商務企業園等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帶動全省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加快發展。開展省級電子商務示范體系創建工作,遴選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和電子商務企業,創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示范企業,示范帶動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創建省級電子商務應用示范縣(市、區、局),推動地方電子商務應用。(省商務廳牽頭,相關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四)加強統計監測。建立流通行業電子商務統計監測體系,擴充省級典型電子商務企業監測樣本,開展省、市兩級電子商務統計監測工作,充分利用統計數據,做好“互聯網+流通”分析評價,科學引導流通行業發展。有效利用第三方大數據資源,擴大“互聯網+流通”大數據分析范圍,重點加強對俄跨境貿易、農村和農業、商貿流通、社會生活領域“互聯網+流通”運行情況的監測和分析。(省商務廳牽頭,省統計局、相關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五)開展電子商務培訓。積極做好電子商務培訓工作,推動各市(地)依托電子商務產業園區、電子商務孵化器等建設一批電子商務培訓基地。與淘寶大學等電子商務培訓機構密切合作,面向政府部門和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工作人員、各類傳統企業和電子商務創業者開展電子商務實訓,做到政府工作人員“懂電商、通電商”,各類傳統企業和電子商務創業者“善營銷、善應用”,培育一批具備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網絡推廣等方面實用技能的專業型、綜合型人才,帶動企業開展“互聯網+流通”應用。(省商務廳牽頭,省人社廳、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六)營造發展環境。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大力宣傳電子商務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驗做法,引領、帶動、啟發流通及關聯領域企業、創業者開展電子商務應用。重點利用國家、省內主要新聞媒體宣傳推薦我省優秀電子商務產業園區、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商務應用企業“互聯網+流通”典型案例,適時組織召開“互聯網+流通”經驗交流會等活動,構建有利于“互聯網+流通”發展的外部環境。(省商務廳牽頭,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政府新聞辦、有關新聞媒體、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